從海濱大道一處紅綠燈路口拐彎向南,即進入連云區連云街道陶庵社區。由此上坡駛入曲曲折折的小道,拐過數條小巷后,到達海拔80多米的李庵路。近日,筆者來到這個面朝大海的居民區,工作人員正在山路上鋪設自來水管道,施工現場一派火熱。
此處背依后云臺山雅吉(舊稱鴨雞)山頭,向北直面現代化的港口,春暖花開時節的山坡民居風光無限,美中不足的是,這里的居民此前以飲用山泉水為主,泉水時斷時續,家家都在院子里挖了水窖,其原水水質堪憂。近期,這里的500多戶居民將吃上清冽衛生的自來水。
“這下再也不用為吃水發愁了,你看管子都通過來了。”眼看自來水主管道通到了家門口,李庵路85號的程老太喜上眉梢,“山泉水聽起來很高端,其實沒經過處理的,碰上枯水季節弄水更麻煩,太不容易了。”年過七旬的程老太身板硬朗,從港口退休后一直住在這里。盡管子女多次動員她到山下社區居住,但程老太一直安土重遷,這一帶好多居民基本都是相似的情況,飲用水安全問題成了最大的問題。
程老太的院墻外,曲折的李庵路上,一輛鏟車拖著半車斗混凝土剛剛駛來,數名施工人員就忙成了一片,濃稠的混凝土被傾倒至路心坑道,一名工人拿起了震動棒,幾名瓦工則忙于攤勻找平,鋪好的自來水主管道就淹沒在混凝土中。
隨后,鏟車駕駛員孫師傅小心翼翼地退后下坡,到坡下平地處的槽罐車處獲取混凝土,重復混凝土運送過程。看起來百余米的陡坡小路,每一次上坡和下坡都讓人捏著一把汗。
項目現場負責人孫志全告訴筆者:“其實,我們這個低壓片區改造,是‘跨社區’工程,主要涉及陶庵和海濱兩個社區。不過,自來水主管道是一體的。”
這一帶施工難度很大,李庵路項目從去年10月份就開工了,后工程受到天氣和疫情防控形勢影響。因為這里地形復雜,路心多為整塊相連的巖石,管道溝開挖起來十分吃力。目前,這里的自來水主管道已鋪設完畢,坡下加壓泵房改造結束,自來水就可以直通各家各戶。
“正在改造的路段海拔最低80米,最高超過100米,這里地處城區自來水供水末梢,是典型的低壓片區。”連云供水公司負責此項工作的徐新濤說,“泵房改造正在進行,通過二次加壓,身居高處的李庵路500多戶山民也能吃上潔凈的自來水了。”
同步進行改造的還有距此不遠的硯航社區,該社區居民超過500戶,同樣是位于山坡的低壓片區,該社區供水管線改造同樣進入了尾聲,兩個低壓片區均將徹底告別吃水難。
連云區低壓片區改造是重點民生工程,經深入調研,市自來水公司與連云區今年共排查出10個低壓片區,其中既有山北的陶庵社區、硯航社區,又包含山南的白果樹A區和 B等,上述片區管線及泵房改造完工后,后云臺山坡幾乎所有居民均將告別吃水難。據介紹,為了讓山坡居民吃上自來水,近年來市自來水公司和相關單位一直在努力。其中,去年完工的大巷低壓片區最有代表性,這項工程通過“加壓再加壓”的方式,使用了兩級泵房才將自來水從山下輸送到山上居民家中,最高海拔高度達到132米,僅管道就鋪設了3萬多米。
